建材网
  • 供应
  • 求购
  • 公司
当前位置: 建材网 >楼梯 > 沥青瓦施工节点图

沥青瓦施工节点图

发布时间:2025/2/5 18:22:48

来源:changjia

公司:山东跃旭防水材料厂

沥青瓦施工节点图根据对NRCA2005—2006陡坡屋面材料指南中沥青瓦的资料分析揭示,全部13个有机毡胎体的沥青瓦均符合ASTMD个玻纤胎油毡瓦有91个符合ASTMD3462。产品符合标准的状况与几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那时只有不到一半的玻纤胎沥青瓦符合标准。目前,是 标准GB/T20474—2006玻纤胎沥青瓦。

它的舒美、和谐、流畅的线体,时尚潮流的韵感。提交验收。胎体:胎体的选择与应用,关系到沥青瓦的强度,耐水性、耐久性,抗裂性、防渗漏与胎体材质密不可分,因此胎体材质的优劣影响沥青瓦质量的主要因素。配料:配料的质量与成份,对沥青瓦的抗高温性能,对紫外线抗老化,这一指标非常重要,美国抗高温120℃,中国标准为85℃。

沥青瓦346616906

沥青瓦施工节点图很多人买了沥青瓦因为不知道施工方法导致施工队在施工时只能在边上干看着也看不明白;也有很多人购买沥青瓦后想自己亲力亲为让自己房顶焕然一新却因为不知道施工方法显得有心无力;还有很多的人想给屋面换上沥青瓦却对昂贵的施工费暗暗心惊。其实只要找对方法,便可自己动手给自家房屋铺贴上沥青瓦。那么具体流程是怎么样的呢,下面随着小晨来看看吧。

虽然沥青瓦一般来说符合现行的ASTM标准,但很少有制造商称他们的产品经常超过ASTM指标要求。对上述指南中资料的分析表明,20年保证期的沥青瓦的质量和物理性质与50年保证期的几乎一样。尽管大多数高质量沥青瓦产品的质量和物理性能超过普通的沥青瓦,但屋面专业人员很难获得这些技术资料。用来区分产品的有效方法就是按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造型也少,满足不了广大用户的需要;瓦面颜色会反光,褪色,施工难度大等缺点。所以,沥青瓦在屋面瓦市场中应有较大增长空间。首先,应对沥青瓦安装技术加强推广与宣传,尽量引导建筑公司对沥青瓦的安装施工。原因是屋顶是系统工程,从基层质量,安装施工,作业安全,成品保护,现场管理等一系列工作都要建筑公司配合支持,因此,由建筑公司来安装是 合适的选择。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建筑,都沿用了“坡屋面”的设计。屋顶上存在一个斜坡,雨水可以顺势而下,减少积水防止漏水;在遭受暴雨、冰雹、大风等外界噪音的影响时,屋顶可吸收减少噪音;此外,坡屋顶还可以防止太阳光过多地积累于屋顶,有利于顶层隔热。与平屋面不同,在坡屋面上需要用到瓦。而沥青瓦,色泽鲜亮,不仅能美化城市,更重要的是其优佳的防水性能为老旧建筑撑起一把抗风挡雨的“保护伞”。

1对于标准尺寸的单张瓦片,在木基层上每张瓦片不能少于4个固定钉;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基层上每张瓦片不能少于6个固定钉(图);2固定钉应具有防腐蚀功能;3固定钉钉入瓦片后,钉帽应与瓦片表面齐平;4固定钉穿入持钉层深度不应少于19mm。采用木质持钉层时,固定钉可贯穿。坡度大于150%的屋面或强风地区,1每张瓦片固定钉不应少于6个;2檐口、脊瓦等屋面边沿部位的沥青瓦之间、沥青瓦与起始层的基层之间。

冰雹撞击瓦面带来的冲击力会使沥青瓦向下弯曲。分享,不受约束)。本着及时传播的目的,本号会对部分精选文章进行转载。转载文章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联系到原作者。初始层瓦由沥青瓦去掉瓦裙切割而成,初始层沿屋面的坡底处直接铺设,有粘胶的一面朝上,幷偏向檐口处,与屋面接触的面涂抹沥青胶。距离两侧边缘25mm。用沥青基胶粘材料涂盖暴露的钉帽(图-2)。沥青瓦屋面天沟的铺设方法有三种:切割式、编织式、敞开式。单层瓦天沟宜采用切割式和编织式做法。双层瓦天沟不宜采用编织式做法。1切割式天沟(图1.4.沿天沟中心线铺设一层宽度900mm的附加防水垫层,将外边缘固定在天沟两侧;2)从一侧铺设瓦片并跨过天沟中心线不小于300mm,在天沟两侧距离中心线不小于150m处将瓦片用固定钉固定;3)在未铺设瓦片的一侧屋面弹出一条平行天沟中心线并距中心线50mm的施工辅助线,将此侧屋面的瓦片铺设至施工辅助线处;4)修剪沥青瓦上部的边角。

.
免责申明:建材网展示的信息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用户负责。建材网对此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建材网建议您交易一定要谨慎。
温馨提醒:如信息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会在收到后及时为您处理。

建材网简介 服务条款 隐私声明 汇款账号 产品服务 筑家招聘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英文网址: www.zhujia.net 版权所有 建材网

Copyright 2009-2020 温州筑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0975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90300

浙公网安备 33030302000321号